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

【宁品读】“瓜”事忆旧

来源:百度新闻    时间:2023-08-06 05:50:24

记得在我的童年时代,平日里能吃到嘴的水果极少。唯有每年到了人站在那里不动,都会浑身直冒汗的季节,西瓜算是唯一敞开供应的水果。除了舅舅、阿姨单位里发的福利瓜,还有乡下亲友隔三差五送来的瓜。当然,偶尔也要靠外婆上街去买。莫看她老人家平时精打细算,买起西瓜来,都是用麻袋装的。


(资料图)

当时的巷口,乡邻“大龙”摆了个瓜摊。他家的瓜是从嘉兴运来的,即俗称为“枕头瓜”的平湖西瓜。这种瓜,呈橄榄球状,皮色深,瓜肉是华丽的琥珀黄,且瓜瓤起沙,糖度高,吃口鲜甜。

兴许是得力于水果生意做得时间长,“大龙”卖瓜自有一手绝活。他不像别的瓜贩,碰上有顾客要验瓜时,会用刀将之切开。“大龙”只需以大拇指指甲,先在瓜顶钉出一条细缝,之后伸出肥嘟嘟的手掌运足劲,沿着缝的垂直方向用力一拍。奇也,那瓜便脆生生、齐刷刷地一分为二哉。有了这门绝技,自然令顾客满意至极!

“大龙”与舅舅自小相熟,外婆去摊上买瓜,都由他帮着挑选。印象中,只要是“大龙”选的瓜,只只新鲜,口感也好。然而由于在太阳照射下,瓜体本身尚带着热气,回家后得用绳子悬入“冬暖夏凉”的井水里,浸上一两个时辰。正如明人张岱《陶庵梦忆》中所载:“乌龙井水,水凉冽激齿。下午着人投西瓜浸之,夜剖食,寒栗逼人,可雠三伏。”

等到斜阳的残影投向塘边的芦苇,暑气尚未消散的傍晚,吃过晚饭的外婆,会用清凉的井水一遍又一遍泼洒热气蒸腾的地面,直至地面水渍慢慢收干,透出了丝丝凉意,再搬出板凳、椅子、竹榻。之后,一家老小坐在院里,优哉游哉地乘凉聊天。

估摸着晚饭已消化掉了一些,外公从井里取出西瓜,放在桌子中间,拿刀切下去。但闻“砰”的一声脆响,西瓜几乎是还未挨到刀刃,便应声裂成两半。那绽放的鲜红瓜瓤与迸溅的清冽水汽,瞬间翻滚起人的味蕾。

那会儿的外婆,像是完成指标般,每天都会为全家安排一只西瓜。人多的时候,切成一片一片,全家分享。人少时,则将切开后的西瓜,用调羹挖出中间的瓜瓤放入小碗里,优先递给外公。眼瞧着外公慢悠悠地享用着瓜中最甜且无籽的精髓部分,似乎连吞咽中,都有着莫名的沁人心脾的凉意。这便使得一旁没分到嘴的我,除了使劲咽口水外,意见可不小。

当然,吃西瓜,除了像外公这种少了拖泥带水的斯文做派,也有表弟那样直吃个汁水淋漓的狂啖模式。

看这家伙啃瓜,每次都是一屁股陷在椅子里,一块月牙形的西瓜抓得紧紧的。吃时,并非像旁人那样,顺着角一点点往下吃。而是恨不得把瓜皮贴在脸上,摇头晃脑,“哧溜”作响,口水和着四溢的瓜汁,糊得满脸满身都是。一旦当你亲眼看见过那股如“泻出流霞九酿浆”的奔放吃相,自会真切体会到林语堂所言不虚:“想人生至乐,莫过于此,不亦快哉!”

而于我来说,胖胖圆圆、踏实稳重的西瓜,不单带来听觉、嗅觉、味觉上的欢喜,更是安稳烟火生活的和谐调味剂。

于蝉鸣如织的夏夜,全家坐在凉风习习的院子里,吃上几片刚从井里捞起来的西瓜,这份满心满肺的甜蜜感,伴着早年老宅里三世同居的种种温情,多少年来,一直清凉陪伴在我的左右,不曾离去。

“宁品读”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@163.com,并注明姓名、联系电话,一经发布,稿费从优。

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

作者:王蕙利

编辑:张 理

责编:廖且为

*转载请注明来源于“上海长宁”

上观号作者:上海长宁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  2015-2023 华夏商务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  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