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从许久未开的信箱里,我收到一张朋友从西藏寄来的明信片。这原是朋友去年八月初抵达拉萨时送出的祝福,邮戳时间盖印的却是今年一月,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了耽搁,明信片变成了“隔空慢递”,虽迟但至,好在作为有纪念价值的祈愿载体,它并没有被寄丢。
回想起二十多年前,我人生的第一张明信片,也是在拉萨北京中路上的中国邮政寄出的,估计跟朋友投递卡片的位置大致相同。自那以后,每次旅行,我都会给几个朋友寄明信片,同时也给自己寄上一张。这也成为了旅途中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。明信片和邮资的花销并不多,但每次从纪念品商店精挑细选卡片,绞尽脑汁为朋友们写上量身定制的祝福话语,则通常要耗费我大量的时间。
在全球网络愈发便捷的时代,我反倒更为迷恋书写明信片、邮寄明信片这一方式了。它保留了“从前慢”那般写信的诗意、端正写字的郑重,又因容量有限,文辞好似电报那样简练。它仍是一种通讯联系的手段,抑或赓续友谊的纽带,但远不及电话、微信、视频高效直接,但惟因如此,它成为了时光中的慢递,有了漂泊的命运和魅力。它也像是礼轻情意重的小礼物,有被收藏的价值。
不少景点门票撕了参观副券就是一张含有邮资的明信片,可十多年前我和旅伴们投进宁夏西夏王陵门前邮筒的那批明信片,全都石沉大海没有了下文。有一年在巴塞罗那的华人超市,我不幸买到了假邮票,有几张明信片竟也漂洋过海到达了目的地,但贴了假邮票的地方都被覆盖了一张白色贴纸,卡片上皆没有留下西班牙的邮戳记录……那些莫名遗失于途的明信片,若事先并没告知朋友倒好,不然长久的期待化作遗憾,多么恼人啊!
为了让明信片准确到达朋友们的手中,我总是反复检查收信地址是否写得清晰,邮政编码是否准确。总结出的经验是,单位收发室要比某些家庭住址更为靠谱。有时候,我怕是魔怔了,会多此一举地将正反两面都拍照备份。因为“明信”的属性,小小的卡片上没有秘密可言,有人会把收到的明信片大方一晒,朋友圈里有时能分享快乐,有时则会成为“大型社死瞬间”。
礼尚往来,我也收到过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。记得一张从阿拉斯加寄来的明信片,在路上整整漂泊了三个月;还有一些惊喜则传递了我的学生留学至法国、英国、澳大利亚的信息。“我离开你所在的城市,到你没去过的城市;你离开我所在的国度,到我没去过的地方。期待在我们的城市重逢!”这张明信片上的信息和字迹,我记忆犹新。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倘能将那一抽屉的明信片贴到世界地图上,必是密密麻麻、颇为壮观,也搅动各种皱巴巴的记忆。
《有没有一首歌会让你想起我》中唱道:我们都活在这个城市里面,却为何没有再见面,却只和陌生人擦肩。明信片上所表达的信息,往往也是很久不见,甚是想念,你现在都还好吗?即使没有见面的理由和频繁联系的必要,明信片仍旧含蓄地保留了我们互相开启话题的机会。
有人偏爱明信片的慢递方式,就像有人喜欢乘坐绿皮火车欣赏沿途的风景。“给我寄张明信片吧!”有个学生对我说,这辈子还没有收到过明信片,希望我下次长途旅行的时候也能给他寄上一张。他觉得“等待本身就有意义”。我笑了笑,对他说,“其实所有的意义都是你自己去赋予的,包括等待的意义。与其‘等待戈多’,不妨试着给自己寄一张时光慢递的明信片吧。”
凑巧的是,这个春天,我所在的学校举办了第一届樱花节,在樱花林下设立了“樱花慢递邮局”,供师生、校友给明年的自己寄一张明信片,许下小愿望或抒发小感悟。等明年樱花再次盛开的时候,大家将收到这封来自“去年的信”。不少师生、校友在校园商店里购买了明信片,最后投进了那个特制的粉红色的“邮筒”里。
“回忆是人生的一张电影票,爱情是心中的一些惊叹号,年龄是真相的一把拆信刀,时间也有味道。”每当我收到时光慢递的明信片时,脑海里总会响起一些熟悉的旋律,它们随机播放——明年今日,你会重新许愿吗?在时光的彼岸,希望每一张明信片和祝福都能如愿抵达。
Copyright 2015-2023 华夏商务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 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